西影视频
传承影像力量 导演精彩人生
打开

盛世荣华一望通 千年王气此楼中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
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钟楼初建时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

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

       自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下部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由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和迭起的飞檐等组成,高27米。由台阶踏步上至基座的平台可进入一层大厅,大厅四面有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绘藻井,二层四面有木格窗门与外廊相通。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西安钟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

在皇权社会当中,所有的建筑都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安钟楼的重檐攒尖式屋顶和故宫中和殿相同,所使用描龙画凤的和玺彩绘,同样只使用于皇家建筑当中。

(图Via 寻找老西安)

SSS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