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寄递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
目前,西安市物流寄递从业者超50万人,日均快递业务量达1180万件。但同时,物流寄递存在行业领域涉及职能部门多、监管碎片化和行业业态杂、门槛低、分布散、风险防控难度大等问题。
面对海量的快递件,如何才能精准排查风险隐患,确保物流寄递渠道平安有序?
“与2015年相比,现在西安市日均快递业务量增长了近10倍,但我们的队伍规模没有太大变化。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大数据的采集与应用。”8月27日,物侦支队支队长秦小虎告诉记者。
大数据要收集好,更要用好。“我们最大限度接入行业领域企业数据和订单数据,基本实现全市寄递企业和头部物流企业数据全接入。”物侦支队八大队民警张强说,物侦支队还设计研发风险识别模型,进一步提高精准预警防控能力,让物流寄递大数据加快“跑起来”,形成了智慧管理新格局。
“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信息支撑,民警可随时随地掌握全市物流寄递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秦小虎说。
为进一步提升以大数据服务实战的能力,今年5月,物侦支队抽调精干警力组建大数据分析专班——“小强工作室”,聚焦风险物品、风险人员、风险事件、风险地域4个维度,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治安管理和犯罪打击能力,推动物流寄递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除了运用科技手段,物侦支队还注重发动物流寄递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一步织密行业领域安全防护网。
“这个包裹存在异常,疑似用于刷单。”
“物流场站发现疑似假烟假酒。”
“该包裹经分拨中心中转时,发现内有管制刀具。”
……
“邮小警”APP的线索上报明细及处理核查情况台账上,详细记录着快递员上报的一条条可疑线索及警方处理结果。
“一线从业人员流动性强、接触面广、人地情熟,可对警方的日常监管进行有益补充,与我们共同守护物流寄递平安。”8月27日,物侦支队法制大队副大队长薛静说,今年4月,物侦支队上线运行“邮小警”APP,设立“平安奖励基金”,充分调动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安全排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物流寄递行业安全治理效能。
“邮小警”APP集法律咨询、困难求助、可疑信息上报等功能于一体。在这里,无论是工作中遇到困惑,还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快递小哥”都能向民警反映、咨询,获取合理建议。
截至目前,“邮小警”APP用户超1.9万人,基本实现西安市快递员安装全覆盖。通过该APP,物侦支队累计解答在线法律咨询和困难求助70条,接到线索举报43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名,为西安市物流寄递业构筑起一道新的坚固防线。
在全市物流寄递企业集中区域,分别设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型、生产服务型等警企工作站;在快递较为集中的高校,建设校园快递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示范点,并制定全国首个校园快递标准化网点建设与服务规范……今年以来,聚焦物流寄递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物侦支队一体推进“警治+自治+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形成“警、政、社、企、校”多元共建共治、联管联动协作新格局。
今年截至目前,物侦支队累计查获禁寄物品9078件,依法联合取缔“黑快递”“黑物流”网点296个。西安市物流寄递渠道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0%。
来 源 :陕西日报
审 核 :曹慧颖
责 编 :冯 静
编 辑 :王 甜
陕西省委政法委综治事务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