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剧本工坊”第七课丨孟中:《电影故事与策划》

华语青年电影周 2021-12-27

12月9日至10日,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华语青年电影周青年电影编剧扶持计划x猎鹰计划剧本工坊线上公开课在“牡丹融媒直播平台”成功举办。这是华语青年电影周首度引入青年编剧扶持计划为猎鹰项目提供专业剧作指导与服务,也是电影周首度尝试以直播方式与各位猎鹰项目人面对面。为此,本次剧本工坊采取了以本届“猎鹰计划”文本鉴定入围项目及本届/往届“猎鹰计划”报名项目人为受众的小范围直播形式,并于随后在双向选择基础上开展了文本导师与猎鹰15强项目人“一对一”的剧本深度辅导。

本次“剧本工坊”共邀请了7位业界知名编剧、策划、艺术指导及学院教师担任培训导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备的知识体系,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干货分享。也正是导师们的真诚授业解惑、学员们的热情求学问道,让7堂课、14小时的分享与交流迸发了巨大的能量,获得了积极反馈,不断有项目人询问课程回放及课堂笔记事宜。为此,我们将7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视频进行了剪辑,并整理和分享了他们的核心内容和观点,以供大家学习,希望我们的这份努力能够对大家当下和未来创作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剧本工坊公开课第七讲孟中老师的《电影故事与策划》。孟中老师是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编剧大讲堂》《青年编剧特训营》创始人,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青年编剧扶持计划专家评委,电影局院线电影专家评委。此外,孟中老师还担任电影《旺扎的雨靴》制片人。

在艺术领域,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影响深远,他的名言“艺术源于生活”一直指引着众多创作者。在此次公开课上,孟中老师首先明确了电影与生活的关系: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无限接近生活,又无限远离生活,即“一近一远”。秉承这样的观点,孟中老师建议年轻编剧去“寻找最远的故事,描写最近的情感”,因为最远的故事具有奇观性,比如地域偏远的故事,而最近的情感又具备共情性,比如亲情、友情与爱情。如果能把握好“最远的故事”和“最近的情感”,将有助于策划出好的故事题材。

在创作的具体技巧上,孟中老师认为悬念构成了叙事的特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此设置悬念至关重要。悬念的核心在于“悬而未决”,无论是事件还是对话,都可以悬而未决,最重要的是要唤起观众的情感认同机制,如果观众同情这个人物,就会自动带入到悬念中,这也意味悬念构造成功了。


此外,孟中老师着重梳理了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他认为既不能单纯地用情节塑造人物,也不能简单地用人物推进情节,两者同样重要,应当融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塑造人物最见效的方法,就是把人物放到困境中,这样写就做到了人物与情节的统一。

孟中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令不少学员感叹“似醍醐灌顶”。在本次青年电影编剧扶持计划x猎鹰计划剧本工坊公开课结束后,孟中老师还在“一对一”环节中,与“猎鹰计划”年度入围项目《彷徨之徒》《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项目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对谈,对项目文本层面进行了剖析与点拨,项目人就提出的意见建议已进行进一步修改和提升,以期通过市场、文本、影像的三重打磨,最终促成潜力项目落地成型。


SSS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