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密码》剧本研讨会召开 探索红色文化与短剧艺术融合路径

本网专稿 2025-07-18

近日,微短剧《黄河密码》剧本研讨会在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举行,来自红色文化研究、文艺创作、产业运营、文旅融合及市场分析等领域的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剧本创作、艺术呈现、市场前景及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探讨。

《黄河密码》由西影传媒、浙江海奕能源共同出品,西影传媒剧集中心制片人王阳担任制片人。该剧以1935年的陕西为背景,通过青年革命者的成长故事,生动展现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线、红色金融及边区建设等历史篇章。在艺术表现上,采用“悬疑主线+单元故事”的叙事结构,融入密码破译等元素,力求在短篇幅中实现强情节、快节奏、高共鸣的艺术效果,为历史题材创作开辟新路径。该剧将于8月开机拍摄。



李升时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艺术处 处长

提出“以剧带景、以景促剧”的开发思路,可将剧中体现出的地理文化元素与关中文化旅游带深度绑定,期待将《黄河密码》打造成“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红色文艺精品,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效应。


丁科民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副主席

微短剧需突破“快餐式”创作窠臼,在有限篇幅内构建紧凑的戏剧张力。增加剧情人物感情张力和人物关系线索、增强剧情的吸引力。


王长寿

陕西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 会长

剧本创作要避免将革命叙事简单化为二元对立,应展现历史复杂性,设计不同阶层人物对革命的态度转变,体现思想启蒙的渐进过程。


仵埂

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  教授

可在主线中嵌入普通民众的视角,比如通过人力车夫、羊肉泡馍饭店老板等配角,展现“全民抗战”的宏大图景,增强历史厚重感。


樊为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延安精神(陕甘宁)研究所 所长

“历史真实是艺术生命的根基”,剧本需严格考证陕甘宁边区金融战、情报战等史实细节,创作团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地深入调研,避免“戏说”历史。


宋文宪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创作办公室 主任

作为陕西省红色革命微短剧,《黄河密码》承载着传承黄河流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旨在以更精炼的叙事、更鲜活的表达触达年轻受众,通过青春化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黄河文化“火起来”。


刘戈兵

剧作家

可借鉴秦腔的“苦音”“欢音”板式,通过胡琴、唢呐等乐器渲染情绪;在关键情节插入具有陕西音乐特点改编的插曲,通过音乐与戏剧融合形成独特的声画语言。


陈淑玲

一级演员、导演

剧本需为角色提供更丰富的心理层次,适当增加角色间的情感冲突,通过动作等细节设计展现人物弧光,让角色更加立体真实。



西影传媒是西影集团战略布局的“电影+融媒体”创新平台,重点打造了西影视频网络视听平台、西部电影频道电视媒体平台、西影数码制作基地、西影音像出版社等。以视频为龙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络视听平台及影视作品,构建全媒体内容生态和传播格局,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重点开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西影传媒先后出品了网络电影《大话西游之缘起》《解忧理发店》《生死交锋》《火锅之王》《排爆手》《勇士连》《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猎魂人》,纪录片《千年陕菜》《记黄河晋陕大峡谷》《我们的丰收》《边城好味》,精品微短剧《我能预见成功率》《南辕北辙的我们》《火焰驹之烈焰不灭》《铜雀阁》,融媒体栏目《影视全报道》《西影会客厅》《聚光少年》《红领巾法学院》《检佑未来》等众多优质网络视听内容。

西影传媒先后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视听产业入库项目”和“工信部、广电总局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获“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理事单位”“陕西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陕西省文化产业骨干型文化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西影视频创新团队荣获第21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多部作品获得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未来,西影传媒将继续携手各合作伙伴,共同助力中国电影事业及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SSS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