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入围影片推介

中国长春电影节 2025-08-22

“金鹿奖”入围影片公布,18部佳作脱颖而出,每一部影片都承载着华语电影人的心血与期待。从历史传奇到现实关照,从悬疑冒险到人文关怀,这些影片不仅展现了华语电影的丰富内涵,更彰显了中国长春电影节在推动华语电影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我们走进这18部入围影片,探寻它们的独特魅力。

入围影片推介一

剧情片讲好中国故事

《蛟龙行动》聚焦于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责任与担当,《解密》展现了智慧与坚持,《南京照相馆》彰显了人性光辉与抗争精神,《只此青绿》体现了文化自信,而《志愿军:存亡之战》则描绘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这五部影片虽然题材各异,却共同描绘出中国力量的多维图景,无论是历史深处的回响,还是当下时代的强音,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精神”,成为文化传承与精神激励的佳作,让观众在光影中感受到中国魂的深刻与博大。

《蛟龙行动》

《蛟龙行动》是影片《红海行动》的续作,讲述了未来某日,中国海军截获关键情报——一艘超级潜艇正密谋一项针对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绝密军事计划。中方派出“龙鲸号”潜艇,与蛟龙小队协同作战。海底战场险象环生,蛟龙遭遇重重陷阱,潜艇与敌多番埋伏周旋,更驶入海底火山口遍布的广袤深海,展开一场惊心动魄、攸关生死存亡的深海决战故事。

电影《蛟龙行动》作为一部主旋律军事大片,延续了《红海行动》的创作风格,以现代化的军事题材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与使命担当。影片通过“蛟龙小队”与“龙鲸号”核潜艇的双线叙事,刻画了军人在高科技作战环境下的团队协作与个人成长,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英雄形象。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变,体现了年轻一代军人的担当与成长。黄轩饰演的队长孟闯与杜江饰演的副队长徐宏,面对重重挑战,始终坚守职责,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铁血精神。

影片在技术层面实现了较大突破,1:1打造的潜艇模型、水下近身肉搏、无人机、机器狗等先进军事装备的运用,让观众大开眼界,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影片也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中,通过蛟龙小队与潜艇官兵的紧密配合,成功解除核弹危机,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解密》

该片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麦家的三部曲《解密》《暗算》《风声》中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传奇的一生。上世纪40年代,中美局势风起云涌,破译敌方通讯密码关系重大。容金珍(刘昊然饰)自幼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和“释梦能力”,被时任大学校长的小黎黎(吴彦祖饰)和太太叶筱凝(俞飞鸿饰)抚养长大。大学入学之际,容金珍因解出数学系老师希伊斯(约翰·库萨克饰)的难题引人注目,701局局长郑某(陈道明饰)带他走进了神秘组织开启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该影片从主题来看,其彰显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容金珍在养父养母的家与老郑代表的国之间,虽有情感挣扎,但最终明白了“有国才有家”,选择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体现了那个时代无数无名英雄的精神品质,也向观众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叙事上,《解密》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将梦境与现实交织,使故事更具悬疑感和吸引力,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导演陈思诚突破以往风格,尝试将谍战、悬疑与释梦等元素相融合,展现了其在电影创作上的大胆探索与创新精神。影片的视觉效果出色,无论是场景的搭建还是特效的运用,都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南京照相馆》

影片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一群生活在南京的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为了尽可能的多活一日,他们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却意外冲印出了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他们原本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活下去,面对日军在南京城内的暴行,他们决定让这些底片留存下去……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以小见大,通过照相馆这一特殊场域,展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抗争。影片聚焦于照相馆内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的百姓,他们从最初的求生,到发现日军罪行后的觉醒与反抗,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民族精神的觉醒。影片叙事克制而细腻,未刻意渲染血腥暴力,而是通过人物表情和心理刻画,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导演申奥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将宏观历史悲剧浓缩在微观场景中,使影片在众多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例如,影片通过“亲善照”的拍摄与罪证底片的偷藏,揭露了日军的宣传骗局,同时也展现了普通人的勇气与智慧。结尾处,照相馆内的人们共同喊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影片不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剂和平启示,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只此青绿》

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谢素饰)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潜心钻研,跨越九百余年时空走入北宋少年画家希孟(张翰饰)的内心,目睹了希孟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传世画卷的历程。

影片紧扣传承和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电影的叙事之中。它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电影中,舞美设计精妙绝伦,光影运用恰到好处,调度流畅自然,这些电影语言的运用,成功地打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让舞蹈动作更加舒展流畅,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深刻。音舞诗画的完美融合,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使他们在欣赏舞蹈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只此青绿》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它以一种现代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爱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文化传承佳作,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志愿军:存亡之战》

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刚刚结束了持续一个月的作战,就受命进驻铁原战场,正面对抗“联合国军”4个师。志愿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把敌军打上了谈判桌。为了完成任务,63军189师的战士化整为零,把自己变成一根钉子,牢牢钉在阵地上。营阵地上,身为营教导员的李想(朱一龙饰)立下“一步也不会再退”的誓言,死守阵地。炮火连天中,李默尹(辛柏青饰)一家三口在战场上团聚,一把钥匙,一顿战壕中的团圆饭,让这个因战争分离的小家更为亲密。为了给新中国造出更好的武器,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朱亚文饰)在张孝恒(欧豪 饰)的保护下进入战场。身为警卫员的张孝恒坚信,守住了吴本正,就是守住了祖国的未来。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战士们的家国情怀、战友情谊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如李家三口的亲情线、战友们相互扶持的深厚情感,都让观众深受触动。同时,影片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也十分震撼,从激烈的战斗到复杂的战术部署,都以高度还原的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影片紧扣主旋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刻地诠释了“军长,我们回不来了,一营倒下了,你们继续前进”这一经典台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SSS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