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力量 | 吴镇:挖掘生活中一切美好 赋予它们电影的使命

本网专稿 2021-10-22


“美能带来极大的力量,赋予生命最鲜艳的颜色。作为美术指导,我的工作就是:挖掘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然后赋予它们电影的使命。——吴镇”

吴镇站在工作室的窗前,望着一条马路之隔的西影大厦,按下快门。他说只要回西安,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沏壶茶,给西影和大雁塔拍照、眺望远方的秦岭……这让他的内心突然安静,那是回家的踏实感。

本期《西影力量》,一起走进美术指导吴镇的美学世界。

视频 | 吴镇在现场接受采访

做美术是悟性与努力的双重挑战

1993年,还在西安美术学院就读的吴镇第一次接触到了影视,那是一个电视剧组来学校拍摄,但他当时并没想到自己之后能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吴镇做过摄影师、平面设计,但从未放弃过他热爱的绘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吴镇得到了第一个正式担任电影美术职务的机会,从此真正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对于美术这件事,吴镇有着自己的看法。“美术并不是单纯地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审视,更多的是,挖掘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合理、恰当地将它们还原到银幕上,为故事服务,为角色加分。”吴镇说。

他短短一句看似轻松,背后却是20年如一日的付出。吴镇坦言,在电脑并没有普及的年代,因为他有平面设计的技能加分,所以才有了更多可以接触大制作的机会。这让本就好琢磨的他更加认识到了努力的重要性。拍电影《大魔术师》时,他和魔术指导不停地探讨,研究魔术原理;拍电影《墨攻》时,他辗转找到一个做花盆的老人,待在老人家两个月愣是做出了40个三足鬲。吴镇笑着,眼睛里仿佛有星星,他说:“很多道具是买不来的,全是我们做的。”

图 | 拍摄电影《墨攻》时吴镇亲自设计的陶器和亲自制作的图片

这个硬汉,有着一双粗犷的大手,更有着一颗细腻柔软的心。


图 | 吴镇工作照

电影不断坚持才能不断发展

从《墨攻》到《投名状》,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到《三少爷的剑》,吴镇早已成为业内知名的美术指导。剧组各个部门中,美术组的筹备时间是最长的,勘景、构思、服化道选择……作为总负责,吴镇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不是在现场协调就是在打电话安排各路人马。

面对当今影视业的现状,吴镇表示:“对于电影人来说,现在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但特殊的时期更需要我们的团结和坚持。往前回顾几十年,正是电影人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的呈现和发展。做电影虽然辛苦,但只要你热爱,它就是幸福的。因为每部电影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是零起点,要重新学起,做完一部片子,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也就距离自己成为一个熟练工人更近一步。”

图 | 吴镇为《投名状》设计的部分兵器图纸

在拍电影《三少爷的剑》时,吴镇带领团队挖了一条河,搭了一座桥,为了方便重复拍摄,他又想办法将桥做成了“大型玩具”,通过防水、液压机等处理,让桥在被踩塌后短时间内能恢复如初。虽然辛苦,但吴镇乐在其中,他说电影呈现的故事和电影行业的发展本身,都是历史的必然,而用热爱和坚持做成的事情,结果会更出色,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体现于此。


图 | 吴镇工作照

西部电影的镜头艺术之美

吴镇把自己的工作室选择在西影对面的一栋高层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对西影有着属于自己的情结。在自己年轻时与西影老一辈导演合作的过程中,吴镇受益匪浅。“他们的文学造诣很高,各行各业都有知识储备,功底深厚,做事严谨。西影更是有‘师徒传承’的环境,在这种模式下,产生出的是一批批匠人,因为师父不仅教授业务,更教给徒弟做人做事的道理。”

作为西影艺创中心的美术指导,吴镇对西部电影也有着很深的感触。“西安地处西部,首先根里有西部的血脉,我们做西部电影得心应手。电影是画面叙事和镜头语言的艺术,西部电影很具美术感。我每次从外地工作回来,坐在窗边看着秦岭、大雁塔、西影大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即使什么都不干,也足以治愈内心,这里是我情感的归属地。”

对于已成为西安打卡地标之一的西影电影圈子,吴镇从美学的角度说:“工业风是设计领域的主流,建筑表皮(红砖)本身的美已经凸显,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出了西影的工业感和原始感,非常赏心悦目。”




图 | 吴镇拍摄的西影

生活中的吴镇温文尔雅,他喜欢读书、旅游、瑜伽。他从电影的胶片时代一路走到了数字时代,“学习”和“实践”,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词。“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工匠,而不是包工头,因为热爱是不能忽视的,对艺术要有敬畏感,时刻保持清醒,时刻记得学习。”

在吴镇身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因为永远学习的人,永远都是少年。现如今,吴镇也开启了自己的导演之路,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作品会与广大观众见面!

视频 | 吴镇对西影的祝福

对话西影影视人,发掘幕后故事。西影力量,做有温度的采访,我们下期见!


SSS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