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回复内容
《边城好味》第一集:守护
《边城好味》第一集:守护简介
热度

中国,沃壤千里,山河锦绣,这片土地孕育了多样的民族、多彩的风貌、多元的文化。在这片土地的最外围,有着大约2.28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这些陆地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相连,使我国成为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边境小城之中,风情交汇、人情共通,伴随历史长河一路走来的边疆族群在这里生活。而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历史人文、一衣带水的交融共处、因循自然的生活智慧,不仅书写于传世的诗篇之中,也映照在人们的餐桌之上。

为你推荐
换一换
《国家工业记忆》第五集 :千年焕彩耀州瓷
由陕西省工信厅和西影传媒共同出品的9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系列纪录片《国家工业记忆》,于2024年国庆期间(10月1日至9日)在西部电影频道和西影视频首播。本集讲述了创造了“中国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的铜川耀州窑,如何在智慧勤劳的耀州人手里,将现代工业技术与烧瓷技术结合,迈向现代工业,再次闪耀世界。
《记黄河晋陕大峡谷》0426
(第4集)闪亮的西影时光
铸就中国电影史的艺术高峰,让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记黄河晋陕大峡谷》0427
《国家工业记忆》第六集:北京时间制造者
由陕西省工信厅和西影传媒共同出品的9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系列纪录片《国家工业记忆》,于2024年国庆期间(10月1日至9日)在西部电影频道和西影视频首播。本集讲述了隐匿在陕西蒲城县西北金帜山中的专用短波授时台,以热血和执着扎根西部,矢志报国,把“时间”牢牢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用世界最完善的中国授时体系,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技强国之路。
野火“烤”不尽:第一集《燃一把火》预告
云南边境傣寨的原始火烧猪,史上最大的猪肉大串,全村人大型集体烧烤劳动,体现着食物和家庭、家族之间的深刻关系,展现最原始的烧烤方式「燔」。潮汕揭阳的火龙庆典,拉开了庖丁解牛外科手术般的烧烤新吃法,把食材进行更加极致的分割和处理。而史上最贵的烧烤单品,潮州炭烧响螺,则是将食物发挥到极致的典型代表,螺壳即是烧烤盛具,简单的加工方式加复杂的烧烤工序,让一道炭烧海鲜烤出了排队等半年的饕餮秘密。千里之外的东北,不挑骚筋的黄纸炭烤猪腰和二人转演出后必吃的老李月牙骨,更是冰天雪地里的极致口味刺激。
《风起秦川》
《风起秦川》国家安全主题微电影,讲述了秦朝农贸专员田律和胡正参加魏国农业展销会。已经被利诱的胡正为了回扣试图说服田律签定“绝户种”购买协议。田律发现蹊跷,将计就计,最终阻拦了一场农业危机。微电影在法制日报公众号首发。
《曲江老字号西安饭庄》宣传片
《曲江老字号西安饭庄》宣传片主要讲述“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始终以“食领三秦”、继承和弘扬陕菜为己任。
纪录片《我们生活在秦岭》
秦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成为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这些物种被誉为“秦岭四宝”。《我们生活在秦岭》以“秦岭四宝”为核心,溯源秦岭,讲述大秦岭的地理特征、自然生态,用自然真实的影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秦岭大熊猫、秦岭羚牛、秦岭金丝猴、秦岭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自然世界,普及秦岭的地理知识与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宏伟而丰富的秦岭它世界。
文学纪录片《记黄河晋陕大峡谷》
《记黄河晋陕大峡谷》是贾平凹2023年发表在《光明日报》头版的游记散文,全文以写景、状物、怀人、思辩的全景角度,多线索展开对黄河晋陕大峡谷的记行。文学纪录片《记黄河晋陕大峡谷》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联合出品,以贾平凹该篇散文为文本,由贾平凹以家乡话配音解说。总导演木南带领摄制组深入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运城、临汾、吕梁、忻州、朔州、渭南、延安、榆林、呼和浩特等十多地,经历八个多月的行进,完成了拍摄和后期。期间,贾平凹也深入拍摄地指导并参与拍摄,使这部文学纪录片具备了文学和文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