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回复内容
《国家工业记忆》第八集:塞上盐湖焕新彩
《国家工业记忆》第八集:塞上盐湖焕新彩简介
热度

由陕西省工信厅和西影传媒共同出品的9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系列纪录片《国家工业记忆》,于2024年国庆期间(10月1日至9日)在西部电影频道和西影视频首播。本集讲述了从古至今,事关民生的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盐场”——定边盐场。

精彩视频
换一换
《蓬勃发展的九建军团》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宣传片
《蓬勃发展的九建军团》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宣传片展现以特级资质为依托,业务辐射全国19省,以“真拼实创”精神获鲁班奖等荣誉,彰显国企实力与担当。
我们的丰收:第二集《木耳出山》(央2播出版)
金米村是柞水县种植木耳规模最大的村落。正值最值钱的头茬、二茬木耳采收季,却遭遇连阴雨天气,采收晾晒都遭遇难题,木耳种植户面临减产的风险,合作社负责人李正森发动身边木耳管理员、木耳技术员一起想办法解决晾晒难题。金米村虽然种植木耳只有短短4年,但是发展迅速,合作社年销售额1500多万元。村民们也想让木耳通过电商走向更大的市场。合作社开通了木耳加工生产线,培养村民当主播。作为村里首批种上木耳的种植户,陈庆海也报名参加培训,并且不断学习电商技能。陈庆海和其他村民一起,想把电商这个新农活儿做好,把金米村的木耳做成更大的产业。
(第8集)塞上盐湖焕新彩
中国“红色盐都”,陕甘边区的“中央第一财政”。
我们的丰收:第三集《大漠之樱》(央2播出版)
杨鹏在陕西铜川种植樱桃已经有18年,他的樱桃品质在当地很有名气,还曾被评为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就在2022年他北上500公里来到榆林毛乌素沙漠的南端建立起樱桃种植基地,要在沙漠里种植樱桃,这次南果北移将填补陕北地区大樱桃规模化种植的空白。他不断解决沙漠温差大和沙土地保水保肥差等问题,还积极辅导当地种植户,而面对接班人问题,他和家人之间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争吵,最终和解。经过一年的努力,大漠之樱终于挂果,丰收来之不易。
纪录片《千年文物》即将开机 官方VCR重磅发布
西影纪录片站在时代前沿,传承老一辈西影人的艺术精神,我们以镜头记录时代发展……由西影集团、陕西省文物局指导,西影传媒携手4K花园、北京小明和我文化传媒匠心打造的大型8K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 ,8月28日重磅开机!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数百件珍贵文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奇与智慧?《千年文物》将为您揭晓。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小澄儿
【戴安澜幼子用微信名缅怀父亲】戴澄东是在缅牺牲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的幼子,如今已85岁高龄,却依然用着“小澄儿”这样稚嫩的微信名。将军日记里一句“小澄儿只会笑,不会说话”的绝笔,让两岁失去父亲的他怀念至今,“在父亲面前,我永远都是‘幼稚’的。”
《国家工业记忆》第七集:中国陆上石油第一井
由陕西省工信厅和西影传媒共同出品的9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系列纪录片《国家工业记忆》,于2024年国庆期间(10月1日至9日)在西部电影频道和西影视频首播。本集讲述了战争年代的后勤,和平年代的垦荒人,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延长石油厂。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苏进之子
【开国少将苏进珍贵笔记入藏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国少将苏进之子苏铁山继七大代表证后再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父亲遗物笔记,内容上至天文疆理,下至风土民情。一位八路军旅级干部的视野、思维和知识储备,从一个侧面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离不开这样的见证。
大型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主题曲《卢沟桥:追寻你的模样》
【这山河就是你的模样!主题曲《卢沟桥:追寻你的模样》倾情奉献!】 “这山河就是你的模样 我想念你的模样”一首曲,一段历史,一些回忆里的人,和一些承载着前人意志的新生力量。看《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如何讲述历史,构建历史场景与当代展陈的时空对话,开启一次精神追寻。
我们的丰收:第四集《龙口夺食》(央2播出版)
陕西小麦丰收是陕西主粮丰收的基础,可受天气影响,今年必须在4天4夜收完3000亩种子田。龙口夺食,必须成功,而难点就在于既要争时效,又要保质量。薛强,经济学硕士毕业,是麦田里专门研究农业机械化的高手,也是这次龙口夺食的主力军。他一方面调兵遣将,协调托管员、农机手、拉运车团队紧密配合,一方面排兵布阵,对3000亩小麦种子田有序分配,争取丰收。杨先锋,带领农机团队要紧锣密鼓收完3000亩麦田。能不能丰收,在于争分夺秒的抢收,也在于机器收割的“减损”。现场意外不断,“收麦高手”力争机收减损,小麦丰收。
确认支付是否完成
已完成支付
支付遇到问题,重新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