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回复内容
【30年·30事】西安创业咖啡街区开街迎客
【30年·30事】西安创业咖啡街区开街迎客简介
热度

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第一批26个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由此诞生。经过30年的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和生物医药等5大优势产业集群为主导的“5561”产业体系,很多事件值得被铭记。

【30年·30事】西安软件园成立
【30年·30事】干部人事改革的率先突破
【30年·30事】唐延路及唐城墙遗址公园开工
【30年·30事】高新一中、一小、一幼建成投用
【30年·30事】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立
【30年·30事】第一家外资企业入区并投产
【30年·30事】火炬大厦开工建设
【30年·30事】高新区奠基开工
【30年·30事】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成立
【30年·30事】第一批企业注册
【30年·30事】一批入区企业成为国际标准、国标和行标制定者
【30年·30事】西安市开发区条例颁布实施
【30年·30事】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
【30年·30事】西安科技大市场建成投用
【30年·30事】三星电子项目落户及西安高新综保区获批建设
【30年·30事】“西安光机所”模式备受关注
【30年·30事】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开发建设
【30年·30事】被国家确定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
【30年·30事】“二次创业”全面启动实施
【30年·30事】美光项目落户及西安出口加工B区设立
【30年·30事】西安创业咖啡街区开街迎客
【30年·30事】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0年·30事】打造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30年·30事】第一家离岸创新中心揭牌
【30年·30事】科技部批准建设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30年·30事】携手前海打造丝路(西安)前海园
【30年·30事】高新区托管“三区一县”12个镇(街)
【30年·30事】辖区内地铁6号线路通车运营
【30年·30事】铂力特成为全国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
精彩视频
换一换
23.西安东亚文化之都宣传片
野火“烤”不尽:第四集《恰好合拍》
丹东的二中烤翅,烤翅不是重点,黄瓜片才是重头戏。烧烤界切菜最牛的小刘,让清脆的黄瓜片搭配香酥的烤鸡翅,这是他从酒店大厨到烧烤小店的创新秘密。烧烤夜市儿是一群人的狂欢,而云南阿昌族的过手米线则是一个人的功夫。没想到吧,用手做盛具,亲手用米线包裹刚考出来的牛肉、猪肉、牛下水、猪下水,加一点蘸料,放入口中,这是奇特的手上功夫,嘴上奇观。云南德宏的景颇老奶,敷着面膜,思考着今天烧烤的蘸水。各式水果、各式香料,变成了烧烤独一无二的拍档,从野生果子到炸裂的熬牛瘪,七八种烧烤蘸料每一口都能让你爽到入魂。揭阳小姐姐,用最火爆的主食,做夜市里最诱人的烧烤。东北“郭富城”,系着鲜艳的头巾发带,烤蚬子。干料吃的多,这次搭配特色水料。食物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他的店名一样,洽好合拍,永远灿烂。
《国家工业记忆》第一集:西北煤矿“第一井”
由陕西省工信厅和西影传媒共同出品的9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系列纪录片《国家工业记忆》,于2024年国庆期间(10月1日至9日)在西部电影频道和西影视频首播。本集讲述了“156工程”中落户铜川的西北唯一煤炭项目,被称作“共和国煤炭工业长子”的王石凹煤矿。
纪录片《我们生活在秦岭》
秦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成为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这些物种被誉为“秦岭四宝”。《我们生活在秦岭》以“秦岭四宝”为核心,溯源秦岭,讲述大秦岭的地理特征、自然生态,用自然真实的影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秦岭大熊猫、秦岭羚牛、秦岭金丝猴、秦岭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自然世界,普及秦岭的地理知识与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宏伟而丰富的秦岭它世界。
“陕”耀光芒:安芷生院士——探寻地球环境的科学使者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从青涩少年到白发苍苍,用一生的孜孜以求,秉持着为地球环境科学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生动诠释了“如履薄冰 奋发图强”的黄土精神,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中国第一代空军
【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从毕业到牺牲平均只有半年】他们是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大多数都是富商之子或名门望族,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国家存亡之际毅然选择了拼死报国。“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是航校的校训,学员们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很多人同年毕业,同年赴死,牺牲飞行员平均飞行寿命只有6个月,平均年龄只有23岁。飞鹰远去,战魂永存。你若记得,他们便还活着。
(第3集)战火中的工业奇迹
抗战时期的伟大奇迹,一部荡气回肠的实业救国史。
《边城好味》第六集:希望
地处边境地区的小城,常因地广人稀而被假以世外田园的想象。但这里,不只有悠然和安宁,还有速度和力量。少年们在边城出生,驰骋着长大。他们被家乡的水土养育,又成为家庭、族群,和这一方山水的希望。
我们的丰收:第三集《大漠之樱》(央2播出版)
杨鹏在陕西铜川种植樱桃已经有18年,他的樱桃品质在当地很有名气,还曾被评为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就在2022年他北上500公里来到榆林毛乌素沙漠的南端建立起樱桃种植基地,要在沙漠里种植樱桃,这次南果北移将填补陕北地区大樱桃规模化种植的空白。他不断解决沙漠温差大和沙土地保水保肥差等问题,还积极辅导当地种植户,而面对接班人问题,他和家人之间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争吵,最终和解。经过一年的努力,大漠之樱终于挂果,丰收来之不易。
“西影纪录片” 宣传片
确认支付是否完成
已完成支付
支付遇到问题,重新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