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影视频
传承影像力量 导演精彩人生
打开

“我眼中的西影”主题作品展览

西影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文 /欧阳莹


      与西影的缘可以追溯至二十年前,那时的我还在电视台工作,当时台里要把著名作家张敏的两篇散文《老妻学电脑》和《戒指祭》拍成电视散文送到中央电视台参赛,我作为项目组一员参与其中。

      与西影的缘可以追溯至二十年前,那时的我还在电视台工作,当时台里要把著名作家张敏的两篇散文《老妻学电脑》和《戒指祭》拍成电视散文送到中央电视台参赛,我作为项目组一员参与其中。当时,我们作品的指导老师是郑定宇(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监制),时任西安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文学厂长。作为资深电影人的郑老师对影视作品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整个团队除了我们导演组、摄影组、剪辑组的四个是电视台的同志外,其余的灯光师、摄影指导都是郑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西影厂的专业老师。



我与西影的缘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西影人,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在郑定宇老师近乎严苛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从散文到导演台本分镜头的转换。那次拍摄在张敏老师位于方新村的自家院落里进行的,我第一次看到灯光师如何在晚间用灯光把场景布置的像艳阳高照的白天;第一次看到录音师如何一遍遍确定吊杆麦克风的理想位置;第一次看到摄影老师如何用移动轨道进行动态拍摄;我也是生平第一次出演了一个主要角色。后来《戒指祭》在中央电视台展播并荣获二等奖。那时的我从未踏入过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门,更不会想到若干年后我会成为西影主业创作队伍中的一员。

没过多久,西影厂隔壁的太阳锅巴厂要做个“阿香婆香辣酱”的广告片,一个朋友找到我,让我帮着写个广告文案。于是我写了文案、画了分镜,当时锅巴厂负责销售的领导觉得还不错,想进行拍摄。为做前期拍摄准备,我来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入西影厂大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影厂由于前些年拍摄过诸多如《人生》、《老井》、《红高粱》等影片在柏林、戛纳、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以及金鸡、华表等国内电影盛世中大放异彩,享誉国内外,因此在外界看来西影处处充满着神秘感。迈入西影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老旧红砖苏式建筑,周围青松翠柏林立。朋友骑着摩托一溜烟从法国梧桐分立两侧的路上驶过把我带到摄影棚前,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摄影棚——红砖墙体上镶嵌着一扇灰色的大铁门,四周密闭挑高很高,偌大的空间近乎空旷,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土质地面微微泛起尘土,一排排灯光架布满屋顶。看守摄影棚的师傅告诉我们:没有硬化的地面是便于置景,甚至可以种树;挑高较高是便于使用摇臂等。师傅还说,西影的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在这个棚里完成的,比如与周星驰合作的《大话西游》的部分内景。置身空荡荡的摄影棚中,我突然产生一种幻觉——那些曾经驻足于此的电影作品中的场景、人物都逐一复原并且鲜活起来,而我也在其中。这种奇怪的感觉一直持续到那个广告片完成之后一年之久。冥冥之中,我喜欢上了这里,也爱上了与电影有关的一切。

后续的日子平静无风。2003年的一天,突然有个机会摆在我面前,已经改制为西部电影集团的西影厂要组建西部电影频道,需要有影视节目制作、运营经验的人士加盟,经业内人士推荐,我有幸被选入其中。离开条件优渥的电视台奔向那个前景未卜的梦想地带,我有些犹豫了。去还是留我只有三天的考虑时间。入夜,我翻看之前的一些创作文稿,五年前那个梦魂牵绕的西影梦似乎重新被唤醒,第二天一早我就回复了我的决定。来到西影,我才知道03年的西影日子并不好过,特批成立的西部电影频道的广告收入承载着全厂职工的工资发放。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时西影有个很小的食堂在曾经的西影招待所旁边,露天的石桌、石凳边上有一颗很大的桂花树,整个树冠如同一把巨型大伞遮在我们头顶,桂花开时不仅香气扑鼻,散落开的金黄色小花朵也不时会落到我们身上凭空给一筹莫展的我们增添些发展的信心和浪漫基调。频道的同事们经常聚在那,就着一盘香椿炒鸡蛋和醋泡花生米聊怎么经营好频道,如何提高节目收视率……其实有梦想就有可能,食堂边上的西影招待所曾经也是张艺谋、巩俐、陈凯歌、芦苇、顾长卫、黄建新等著名西影人创作出优秀电影作品的蜗居之地呢。后来的西部电影频道拓宽思路,在提高节目编排能力的同时,相继和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联合制作大型栏目《挑战主持人》、《快乐男声》、《为她而战》、《中国电影百年歌曲大赛》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节目,不仅队伍得到锻炼,收视率也得到极大攀升,收入自然也逐年上涨。与西部电影频道一起度过创业的艰辛,那个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电影梦又频频在萌动发芽。2007年由西影集团莫伸老师导演的电视剧作品《郭秀明》入选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集团委派频道就此做个专题片。我责无旁贷做了该片的独立导演和文字撰稿。通过对《郭秀明》这部作品的解读,和对莫伸老师等主创人员以及原型人物亲属的采访,我完成了这个专题片,并获得陕西广播电视优秀专题片奖。尝试过监视器前挥马驰骋,执导筒前一言九鼎,内心再也无法安于眼前的一切。

老天总是对我如此眷顾,在我离梦想更近的时候给我递过来一把梯子。2009年8月,西影集团唯一的影视主业生产单位西影股份公司需要一名总经理助理,集团领导经过综合考评决定调我过去担任该职务,协助董事长及总经理的工作。在此期间,股份公司成功运作了《预审》、《锦衣卫》、《钱学森》、《聂荣臻》、《白鹿原》、《盲人电影院》、《日出日落》等颇多具有影响力的影视项目,使我对电影从策划到完片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触碰,同时我也得以机会与中国影视界的领军人物黄建新老师、芦苇老师、莫伸老师成为莫逆之交。他们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只要手头不是很忙,都会认真且耐心地对我提出的问题做出中肯有效的指导,使我在逐梦的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加幸运的是,在一次电影人的盛会中,我见到了我们的老厂长吴天明老师。穿过蜂拥的人群,我走到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厂长身边大声说:“老厂长,我是电影界的一名新兵,同为西影人今后请多指教!”老厂长爽朗地笑出声来,拍拍我的肩,用浓的化不开的陕西方言说:“女子,好好干吧,西影的未来是你们这些年青人的!”

2013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打算拍一部关于西北联大的影片,鉴于之前我曾经做过电影《城市中央》的文字统筹和副导演,这次我有幸成为该片策划并且与导演、编剧莫伸老师共同参与了本片几乎所有环节。从前期的资料整理、人物采访到项目融资、申报立项、剧本修改、剧组筹建、拍摄、后期制作、审查……,直至2015年4月23日在西工大举行盛大首映礼、9月10日在央视六套黄金时间播出。这部影片从策划到播出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项目结项时,我长舒一口气,同时也给自己暗暗加了把劲,我深知从今以后的每次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时光飞逝,我来到西影已经整整15个年头。2018年的西影即将迎来她六十岁华诞,每天上班路过建设中的西影电影博物馆前广场,老厂长吴天明的青铜塑像就屹立在那,他的目光永久注视着西影这片热土。恍惚间我看到老厂长就穿着那件最朴素的米黄色短袖汗衫,左手拿着一顶帽子,右手边的臂弯里搭着一件刚刚脱下的外套,正迈开大步向前走。是的,他永远带领着我们每个西影人迈着大步向前走!



SSSTTT